千古文章意為高,這里的意就是文章的立意,首先要準,其次要新。立意就是確立文章總論點及其分論點的思維過程。它起著明確觀點、統領全文的作用,在文章寫作中處于核心地位。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在其創作的《文心雕龍》中提到立意是馭文之首術,謀篇之大端,這也再次強調了立意的重要性。寫文章應先行立意,明確觀點,申論文章更是如此。如何才能做到觀點明確?那就先從確定立意開始。
從近幾年的國考申論考試來看,文章寫作通常都會對文章的主題、立意角度、立意依據等作出一定的限制與說明,這對考生確定文章的總論點甚至分論點都有提示作用。如:2022年副省考題:給定資料5中說今天的思維和播種,決定了我們未來的收獲。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有思維、播種、收獲,以及關鍵信息之間的邏輯關系今天的決定了未來的,可以得出寫作方向:思維播種收獲。同時,我們可以根據這句話提出幾個問題:今天的思維是什么?未來的收獲是什么?為什么說今天的思維決定未來的收獲?如何讓今天的思維決定未來的收獲?只有這樣對題干進行深入剖析,才能深入理解題意,并根據問題回到材料提取要點。
申論文章的論點立足于材料,因此,必須要在審題之后進一步挖掘材料,找到與寫作主題相關的各類信息,以進一步明確寫作方向。如果題干提示了要重點閱讀的材料,那么建議各位考生優先閱讀指定材料,深挖其中的信息,再分析其它幾則材料。如:2022年副省文章寫作給定資料5中說,那就先閱讀資料5:劉女士說道,今天的思維和播種,決定了我們未來的收獲。我們只有面向未來,以前瞻性思考決定今天干什么,今天怎樣干,今天如何取舍,才能真正贏得未來。整體而言,她強調了我們要想走向未來,需要以前瞻性思考決定當下,收獲未來。由此得出,文章總論點:思維播種收獲,即前瞻性思考贏得未來;分論點:①思維和播種決定做什么;②思維和播種決定如何做③思維和播種決定如何取舍。
閱讀完指定材料,再結合非作文題目作答過程,即對于其它則材料的思考,甚至運用背景知識,可以梳理出多個角度展開寫作。特別提醒的是,有時可能會出現從題干和材料中得到的分論點內容不夠豐富的問題,這就需要考生充分調用自身的知識儲備,根據實際情況補充擬制1-2個恰當的分論點,進而從諸多角度中選擇一個自己最熟悉、最容易駕馭、最能寫出內容的角度,明確寫作的總分論點,確保行文觀點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