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角度解讀
一、積極意義:
1、助力國家經濟建設。企業作為國家經濟建設的基本來源,只有企業穩步發展,不斷前行,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國家經濟才能夠得到穩定,才能夠在屹立于世界之林。
2、持續穩定提供就業崗位。在疫情不斷蔓延的今天,就業顯得尤為重要,而作為吸納就業的主體,只有企業穩定發展,就業難題才能得以緩解,持續穩定的輸出就業崗位,為當下畢業的大學生,為生活奔波的打工人,提供更多安身立命的環境。
二、主要問題:
1、中小微企業收入來源斷裂,難以維持后續發展。由于疫情影響下,多數企業都曾停工停產,而對于我國這樣一個主要依靠中小型企業帶動大方向發展的國家來說,這無疑是巨大的危機,中小微企業面臨收入來源的斷裂,讓不少企業發展陷入僵局,甚至面臨倒閉風險。
2、企業各類支出負擔大,難以承擔。企業在疫情中已然停工停產,然而對于員工的工資支出、保險繳納、企業基本支出等仍舊維持原來的水平,這導致企業支出負擔變大,面臨只出不進的尷尬局面。
三、對策措施:
1、開通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保證其發展。為進一步提高對中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各大銀行開拓創新,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為中小微企業開展精準金融輔導服務,并開設綠色通道加快融資,高效助力企業發展。
2、實行員工保險緩交制度,減輕企業短期負擔。我國政府陸續出臺了相應政策用以減緩企業負擔,其中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率先出臺員工保險企業繳納部分緩交政策,將本應每月繳納的保險費用后延至下一年進行繳納,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企業負擔,為企業持續發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