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推理屬于行測考試的重難點,其中削弱加強型題目更是重中之重。很多考生在面對這類題目時無從下手,但其實在削弱加強題型中有一些常見的論證模型,它們都有對應的削弱加強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地解題。今天速通教育就帶大家一起來認識一個??嫉恼撟C模型:實踐論證。
實踐論證是指分析一個擬采取的行動方案(方法、建議、計劃)對于達到目的的可行性。
比如:某地為提高山區教育水平,提出可以借助網課渠道讓山區學生和城市學生接受一樣的教育從而提高教育水平。在做決策前,往往需要分析論證的可行性。對于這個例子來說,一方面,通過網課讓山區學生接觸一樣的教育到底能不能提高他們的教育水平?另一方面,即使有效果,這個措施是否可行?如果這兩點不確定,就很難說明這一決策是可行有效的。
因此,在削弱加強的題目中,針對實踐論證就可以從以上兩個常見角度來削弱和加強:
削弱:1.方案沒有可操作性;2.方案不能達到目的。
加強:1.方案具有可操作性;2.方案能夠達到目的。
下面我們來看一道例題: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報告顯示,截至 2018 年 12 月,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6.48 億,其中青少年用戶占了很大比重,開展青少年防沉迷工作刻不容緩。相關主管部門組織短視頻平臺企業研發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統,進入青少年模式后,每日使用時長將限定為累計 40分鐘,打賞、充值、提現、直播等功能將不可用,每天22時至次日 6時,禁止使用短視頻 App。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質疑該模式的有效性?
A.用戶使用青少年模式需提交身份證信息等,增加了泄露個人隱私的風險
B.不加選擇地瀏覽視頻內容,可能會對青少年價值觀產生負面影響
C.該系統通過大數據分析來識別疑似青少年用戶,可能會誤傷成年人
D.青少年模式目前尚無法識別網絡使用者的真實身份
【速通解析】答案選D。通過題干信息可以看出,為了防止青少年沉迷網絡,相關主管部門研發了青少年模式防沉迷系統,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實踐論證。讓我們質疑該模式的有效性,那我們就看看有哪個選項符合沒有操作性或不能達到目的。
A項指出青少年模式會增加泄露個人隱私的風險。但題干討論的是青少年模式是否能防止青少年沉迷網絡,A選項沒有提到,排除。
B項指出不加選擇地瀏覽視頻內容,可能會對青少年價值觀產生負面影響。那青少年模式是否能防止青少年沉迷網絡呢,B選項沒有提到,排除。
C項指出青少年模式可能會誤傷成年人。那該模式是否能防止青少年沉迷網絡呢,C選項沒有提到,排除。
D項指出青少年模式目前無法識別網絡使用者的真實身份,說明該模式不能判斷出網絡使用者是否是青少年,也就無法達到防止青少年沉迷網絡的目的,質疑了該模式的有效性。這也就是通過方案不能達到目的的方式進行了削弱。
故本題選D。
實踐論證是行測考試??嫉恼撟C模型之一。在分析題干時,看到題干是在討論通過某種方案想達到某種目的的時候,我們就要意識到這屬于實踐論證的模型。根據問法,尋找針對有沒有可操作性以及能否達到目的這樣的選項來進行削弱加強就可以了。希望通過速通教育的講解大家能夠掌握實踐論證的模型并在做題時靈活運用,從而提高做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