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填空題是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常??嫉降念}型,也是通過解題方法比較容易掌握的題型。但是在學習過程中,會發現部分同學默認段首位置的句子一定是起到總領全文的作用,事實上卻并非如此。此次速通教育帶大家一起來充分認識段首位置的作用。
我們先一起回顧一下大家比較熟悉的,位于段首起到總領全文作用的題目。
【例1】________________,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在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中,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琪羅、蒙田、塞萬提斯、莎士比亞等文藝巨人,發出了新時代的啼聲,開啟了人們的心靈。在談到文藝復興運動時,恩格斯說,這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在我國發展史上,包括文藝在內的文化發展同樣與中華民族發展緊緊聯系在一起。先秦時期,我國出現了百家爭鳴的興盛局面,開創了我國古代文化的一個鼎盛期。20世紀初,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發端于文藝領域的創新風潮對社會變革產生了重大影響,成為全民族思想解放運動的重要引擎。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
B.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
C.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
D.文藝創新是與時代脈搏同頻共振的
【速通解析】B。橫線位于首句,考慮首句為總起句,重點分析后文。后文分別列舉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中但丁等文藝巨人對新時代的引領、我國先秦時期百家爭鳴的興盛局面以及20世紀初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發端于文藝領域的創新風潮的例子,說明文藝對時代的引領、號召作用。由此可知,所填句子應表示文藝的引領、號召作用,只有B項的號角填入后能與后文照應。A項的靈魂的工程、C項的重要力量均不能體現引領、號召的作用,排除。D項將文藝偷換為文藝創新,概念發生變化,且不能體現引領、號召之意,排除。故本題選B。
這道題目的解題思路,相信大家都比較熟悉,遇到段首位置的句子填空題會默認選總領全文的選項。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段首位置都是起到總領全文的作用呢?我們來看下面一道題目。
【例2】相關研究表明,________________:由于氣候變暖,中國冬小麥的安全種植北界已由長城沿線向北擴展了1至2個緯度;華北地區冬小麥正由冬性向半冬性過渡,東北地區糧食產量顯著提高,水稻面積和總產量迅速增加;喜溫作物玉米目前已經成為中國第一大作物。除了利好消息,氣候變化也有不利影響:各種極端天氣事件增多,各種病蟲害危害加重,都會導致農業減產。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句是:
A.氣候變化給中國農業帶來的影響以好處居多
B.氣候變暖對農業的影響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悲觀
C.各種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日益突出
D.中國主要農作物的種植面積正在日益擴大
【速通解析】答案選A。橫線位于首句,同時橫線后面有冒號,意味著冒號后面的內容對橫線處句子起到具體解釋的作用,所以我們來看下冒號后的內容。中國冬小麥的安全種植北界擴展、華北冬小麥向半冬性過渡、東北糧食產量提高、水稻面積和產量增加,都是在講氣候變化對中國農業的積極影響。由第二句除了利好消息,氣候變化也有不利影響及其冒號后面具體解釋可知,第二句強調的是氣候變化對中國農業的不利影響。所以整個文段是并列結構,首句強調氣候變化對中國農業的積極影響,第二句強調氣候變化對中國農業的不利影響。所以橫線處應當填入氣候變化對中國農業的積極影響,A項符合,保留;B項也符合積極影響的意思,保留;C項說的是氣候災害帶來的不利影響,與文意不符,排除;D項只說中國農作物的種植面積擴大,未強調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與文意不符,排除。我們來比較下A、B兩項,B項強調氣候變化對農業的影響,而文段強調氣候變化對中國農業的影響,范圍擴大,且想象得那么悲觀也與文段邏輯不符;故本題選A。
通過這道題目,大家是不是對于位于段首橫線處的作用有了新的認識呢?也就是空缺處位于段首時,除了總領全文,還有第二種作用,即引出部分內容。
所以今后再遇到空缺處位于段首時,大家記得在閱讀空后內容的同時,也要關注行文脈絡,遇到類似的并列文段,記得有可能是引出部分內容。